2016年正式營運的交通新創企業威摩科技(WeMo Scooter),以APP智慧操作的隨租隨還便利服務,晉身成為亞洲最大的智慧共享電動機車服務。WeMo Scooter透過雲端與物聯網系統,結合機車GPS衛星定位功能,能即時掌握車輛定位、電池狀態、車況監測等,能透過即時數據分析會員的騎乘行為,目前每月租借近20萬次。WeMo Scooter近期也宣布啟動增車計畫,計畫在年底擴大到8,000台車規模,預估將滿足超過600萬人次交通需求。
電動機車占比提升,年銷量估15萬輛
根據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統計,2018年電動機車銷售量已達8.2萬輛,與2017年銷量相比成長2.3倍,預估2019年可達15萬輛、年成長率82.9%。而今年前9月,Gogoro仍穩站電動機車第一,市占率高達95.7%,其次為光陽、中華、山葉等廠商(詳見圖二);部分車廠占比雖較去年下滑,但整體銷售增加使獲利提升,2019年電動機車產值預估將有55%以上成長率。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產業分析,台灣電動機車業者具備自主開發能力,隨2019~2020年,車廠相繼推出重型電動機車車款,並在政策、市場與技術並重的發展趨勢下,工研院產科國際所預估,電動機車今年銷量可望達到總體機車銷量之15%。除了B2C銷售外,電動機車的B2B銷售將隨商業合作增加而提高,相關產值亦受到內需及國際出口增加影響,整體觀察有逐年提升的趨勢。
由於今年各車廠推出更多同級距車種,使得電動機車市場競爭轉趨激烈,因同級距產品產生的替代效果,使市場占比受到瓜分,但電動機車的先進入廠商,仍然保持領先地位。
電動機車與燃油機車新增掛牌數逐年拉近
從2018年起,台灣消費者購買電動機車與燃油機車的新增掛牌數,正在逐年拉近中。2018下半年至2019年,除了電動機車廠發布新車款,燃油機車廠亦跨足發展電動機車,車價分布在4~10萬元,其中輕型車款價格落在4~6萬元;重型車款約7~10萬元。燃油機車廠的加入,為電動機車市場注入更多樣選擇,也使消費市場逐漸有轉移現象。回顧2016年時,電動機車市占率僅有2.7%、2017年市占率為4.9%;2018年市占率已經提高到10.9%;今年預計可達15%。工研院預估,2020年燃油機車掛牌數為64.6萬輛,電動機車掛牌數為17.6萬輛,占總體機車銷售的21.4%。受到環保意識抬頭及中央、地方政府提供的購車補助,使電動機車價格接近傳統機車,在市場漸有移轉的拉力下,國內傳統機車業者更積極思考轉型與增加新能源車款,加速投入電動機車市場;另一方面,未來電動機車的維修利潤將會減少,配合政府和電動車廠提供的銷售獎金和電池租賃分潤,傳統機車行也紛紛加入轉型行列。
台灣發展電動機車產業的中長期建議
曾郁茜認為,從政策面來看,因應國際趨勢,政府可依排放期數劃分機車分類,並徵收不同比例碳稅,另外為了建立更多元友善的電動機車使用環境,必須考量能源補充設施設置的密度及地點,以及單一地點能源補充設施的多元性。政府可思考和電動機車共享租賃營運商進行合作,提供免費共享騎乘點數;營運商若能配合增加車輛規模與提供免費點數,不僅可減少機車的總體登記數,亦可增加淘汰二行程機車誘因。在消費者端購車補助逐年遞減的同時,應轉往協助建立能源補充設施及簡化申請流程,若能針對特殊技術研發加給津貼,將能鼓勵關鍵技術研發人員進行研發。從產業面來看,電動機車針對換電與充電模式發展多元計費方式,可採能源消耗、月租、里程、使用時間等方式,以滿足不同使用習慣的消費者。電動機車電池設計除考量容量密度外,亦應針對不同客群需求考量電池外觀設計,如扁形、柱形、方形與並列等。未來「人性化」與「方便性」應納入智慧化電動機車設計考量,並簡化操作流程,讓對科技較陌生的族群亦能輕鬆使用電動機車,智慧化的電動機車才有可能更加普及。
最後從消費面觀察,曾郁茜建議,電動機車應針對不同國家對於價格敏感度調整既有的產品設計,價格敏感度較高的國家應考慮捨去部分功能並提供選配,針對利基型需求(如商用、物流或警用)則可提供物件追蹤、最適運送路線排程等客製化功能;價格敏感度較低的國家則可對應競爭車款,以差異化功能與服務模式切入。